10月12日,第十六屆中國國際住宅產業暨建筑工業化產品與設備博覽會在京開幕,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組織本市裝配式建筑產業鏈優秀企業參加展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陳宜明總工程師、建筑節能與科技司蘇蘊山司長、計劃財務外事司李禮平副司長、建筑節能與科技司何任飛處長、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俞濱洋主任、文林峰副主任、梁俊強副主任等一行領導蒞臨上海展廳,并受邀參加了《2016年上海裝配式建筑發展報告》、《2016年上海全裝修住宅發展報告》發布儀式。在聽取市住建委裴曉副主任的匯報后,住建部相關領導對上海積極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各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來,上海聚焦項目落地,著力發揮政策引逼作用,不斷完善技術支撐體系,堅持積極穩妥推動裝配式建筑及其產業鏈又好又快發展。2014年至2017年9月,上海裝配式建筑累計落實已超過3500萬平方米,預制構件設計產能達到1500萬平方米,基本滿足上海在建項目需求。同時,建立覆蓋項目建設全過程的標準規范體系,2017年出臺了《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工程施工圖審查要點》、《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規定》、《進一步加強本市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管理的若干規定》。切實加強裝配式建筑質量監管,落實五方責任主體,要求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實施深化施工設計、專項施工方案論證、吊裝令、持證上崗等制度。
此外,上海還不斷拓展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外延和內涵。一方面,將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向裝配式鋼結構、木結構拓展,并在保障房、商品房、工業建筑、公共建筑等多領域開展工程實踐,成功積累了先行先試經驗。另一方面,加大全裝修住宅推進力度,積極推廣整體廚衛、集成吊頂、設備管線等成套部品部件和集成技術應用,著力提升住宅建設品質,促進內裝工業化發展,從源頭上減少建筑垃圾排放。經過努力,本市2016年新建全裝修住宅面積從過去年均300萬平方米歷史性地突破至559萬平方米。此外,本市積極倡導“大開間”的住宅設計理念,滿足住戶不同階段的居住需要,避免二次裝修破壞承重結構,并在毛坯交付的保障性住房中進行了探索。比如,在《本市保障房住宅設計導則》中增加“大開間”毛坯房驗收內容和設計圖集;在民樂大型居住區D03-01地塊等保障房項目中開展工程實踐。
技術創新方面,上海秉持一體化、信息化理念,積極采用預制夾心保溫板、裝配式裝修、空間靈活分割等建造方式,探索運用BIM+物聯網、RFID、VR定樣等信息技術,注重簡化節點連接、節點核心區抗剪,有效提升了裝配式建筑建造水平。在此背景下,建設了一批全國裝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項目,如閔行浦江鎮基地召樓路以東S8-01地塊市屬保障房項目、臨港重裝配產業區H36-02地塊項目、新建星河灣中學等。2017年,上海順利通過全國首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評審,4個產業基地獲評全國裝配式建筑示范基地。
|